我今天真的很想和你聊一个人,王永志,你可能没听过他的名字,但是中国神舟飞天,空间站建设都跟这个人有关,被称为“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创者”中国最好的股票配资,也是中国第一任载人航天总师,6月11日逝世,享年91岁。
王永志王老,他真的是一个,我觉得是一个传奇人物,真的,爽文男主都没他的人生开挂,因为爽文男主要么就是重生,要么是穿越,就是有金手指,而王永志啥都没有,唯一的武器就是知识。他出生在1932年的东北,当时还是伪满洲国,小学五年级之前都不知道有中国这个概念。他家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,甚至还挺穷的,但是他学习成绩实在是太好了,老师舍不得这个苗子,就跟他家长做工作,说你们可一定一定要支持这个孩子读书。当时他也赶上好时候了,升初中的时候他的家乡解放了,免去了学费,才继续读书。
当时王永志的梦想很简单,就是想学农,更好的种地,但是抗美援朝期间看到志愿军空军搏击长空,他就决定,要学飞机设计,1952年考上了清华大学的航空系飞机设计专业。
清华,最不缺的就是学霸,但他在学霸里面还在当学霸,是不是秒了那些靠重生才开挂的爽文男主,因为学习成绩优异,1955年,他被派往莫斯科学习,因为国家需要,他又把专业改成了火箭、导弹专业,当时他放出豪言壮语,谁要敢轻举妄动,我把你老家给你解翻了。
回国之后就在钱学森手下做事,参与了两弹一星,后来开始参与研究火箭。
他做事风格特别严谨、认真,如果遇到什么问题,他不仅能想出解决方案,还敢提出来。
比如:1964年,他参与发射东风二号的试射工作,这个导弹用的是液氧酒精,酒精在高温下会膨胀,这时候燃料舱就加不满燃料,导致导弹射程不足,无法打入落点,工作人员为了这头疼的不行,都想不到啥解决办法。
当时王永志就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,他认为,高温导致了密度变化,推进剂配比也会变化,经过严密计算,得出了卸掉600公斤燃料,这样可以减少死重,火箭就会命中目标。但是吧,当时他太年轻了,30岁出头,提出的方案谁都不信,谁都拒绝,都觉得减少燃料和提高射程之间是南辕北辙,最后没办法,他敲开了钱学森的门,钱学森跟他一合计发现,这个方案可以,就用了,结果是果然命中目标。
钱学森对他非常重视,钱老退居二线的时候,就推荐了王永志。
1991年,我国当时在论证载人航天计划,当时王老被任命为论证组组长,他就提出,要利用后发优势,直接从无人到有人。过去苏联和美国在载人航天之前,都会进行动物实验,比如:小狗莱卡。
但是王永志认为,这样做时间太长了,中国耗不起,而且苏联和美国已经趟出了一条路,我们可以利用后发优势。
当时还提出让飞船为空间站累积经验,飞船之后直接上空间站,但是王永志论证下来认为不行,因为飞船顶多是7天,空间站动辄10-20年,最好要在中间加个过渡,也就是后来的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。
这个建议后来就被接受了,也就是后来的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,你现在再回过头去看中国载人航天,基本上就是按照当时制定的战略搞得。
就这样,中国载人航天正式立项了,王老也被任命为载人航天总师。而他坦言,担任载人航天总师的压力巨大,因为决不能让航天员出事,为此,中国航天人提出了“双想,归零”,双想,预想一下哪里可能会出事,回想一下过去做这些准备,那块还有薄弱环节。归零就是,只要发现问题,就会找出问题源头,哪怕是把飞船全部拆一遍,也在所不惜。
比如:当年神舟三号发射的时候,它都已经在发射台上了,当时就说有个问题不能过,要重新设计,于是把所有的队伍都拉回来了,这个工程量非常大,但是我们绝不带任何问题上天。
就这样,时间终于来到了历史性的一刻,神舟五号发射。
因为中国航天人的细致与严谨,同时坚持着“绝不让航天员出事”的原则,中国航天发展至今,航天员无一伤亡,这一点非常难得,因为美国和苏联已经有20多位航天员遇难,而中国取得的成绩,在整个载人航天史上,都是一个奇迹,而这背后,就有王永志王老的贡献。
纵观王永志的一生,你会发现他就是一个传奇,出身贫寒,但逆袭成清华娇子,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算了,而他是把个人命运紧紧和国家命运绑定在一起,无论是学飞机设计还是导弹设计,都是为了祖国,他说他留给子孙的家训就是:国家的需要,就是我们的理想、志愿,向王老致敬。